开发商建设超高层建筑的收益,要从两方面考虑:产出和投入。在黄易里看来,虽然建筑高度不一定能带来高租金回报,但是往往带来更低廉的土地以及更便捷的高额融资。
黄易里表示,建设超高层建筑的风险并不一定会大于普通建筑,关键在于拿地成本和融资能力。一方面,能够建设超高层建筑的开发商,往往会从政府手中获得较为低廉的土地;另一方面,开发商的启动资金达到投资额的35%就可撬动项目,在建设后期,因为超高层建筑的估值高,开发商还可通过抵押等方式获得便利的高额融资,利用滚动开发提供现金流。
以建设武汉绿地中心、大连绿地中心等超高层建筑的绿地集团为例。据《瞭望东方周刊》报道,2009年,南昌市政府、济南市政府都曾为吸引绿地集团在当地建设超高层,捆绑低价住宅用地。此外,有绿地项目之地便有众多银行组成的银行团身影。在业内人士看来,正是绿地的超高层建筑,使得其拿地成本低、融资能力强。
不过,风险低只是对相对成熟开发商而言,超高层建筑的回报周期一般较长。世邦魏理仕资深董事林天春曾表示,对于超高层建筑的开发商而言,回报期基本在10年左右,如果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状况,开发商还需深耕品牌,周期将进一步拉长。
不同的企业对回报期有不同要求。黄易里表示,一般而言,资金充沛的开发商多选择长期持有物业,通过租赁及增值来实现投资回报,反之,则多选择持有部分核心物业,而通过销售快速收回投资,缩短回报周期。对于自持的资产部分,据高力国际市场研究与项目咨询部董事陈厚桥介绍,有多种运营模式,既可自己组建物业经营,又可委托管理,也可引入专业管理团队合作经营。
责任编辑:张娣
【慧聪资讯手机客户端下载】